查看原文
其他

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离创业者更近一点 | 投资人说

井超 王艾冰 红杉汇 2022-06-28

近日,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接受了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专访。


红杉中国从2006年起就已入局医疗健康领域,一直到如今覆盖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精准医疗、数字医疗等众多细分领域,且投出超过200家公司,超过40家被投企业成功IPO,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医疗投资版图,并不断在扩增。


在周逵看来,红杉中国其实不曾刻意追求投资成绩上的“数字”,而如今的成绩也更多的是从多年前即开始医疗投资布局而产生的厚积薄发之效果。


本文为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洞见——对话投资人》专栏独家专访周逵报道。



从入局到引领:

红杉中国医疗布局的盘面与排面


“回过头来看,我们对于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看法始终没发生变化。首先这是一个抗周期性的行业;其次这是一个跑道够长够宽的领域。而我们关注的是这一领域的两个机遇属性:消费拉动属性,以及创新驱动属性。”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时,周逵如此说道。
时间回到红杉中国成立的2005年。彼时的中国医疗健康投融资市场还远未像如今这般火热,市场上占据主流声音的仍然是成长壮大于上世纪末的一批以仿制药为主的传统型制药企业,带有创新属性的药品、医疗器械乃至诊断类产品,一度因从业者寡,又因不确定性太大而鲜少被关注。红杉中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最早在行业内开始了医疗健康产业的专业投资布局。
周逵介绍,相较于直接就从新药投资入手,红杉中国选择了从当时自己更为熟悉的数字化医疗、供应链改造、医疗器械耗材等方面入手。微医即是沿着此逻辑2006年投资的公司。随后逐渐过渡至医疗器械,比如奕瑞科技。从“体外”的新产业生物,到“体内”的健帆生物、启明医疗等,都是红杉中国早期投资的项目。
但很快,专业医疗投资团队的发展壮大使得红杉中国在创新药、创新器械等技术壁垒更高的投资领域很快成长起来,投出了贝达药业、华大基因、信达生物、再鼎医药、药明巨诺、纽福斯、瑞吉生物等一系列公司,这也是周逵口中的“创新驱动属性”的体现。在他看来,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医疗服务自身的专业化属性,使得医疗投资的专业门槛逐渐提高,只有在这里面长期耕耘与深度钻研的投资机构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据周逵介绍,红杉中国目前已经有一支接近25人的专业医疗投资团队,团队成员绝大部分均为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PhD(学术研究型博士学位)背景,定期进行行研会已内化为企业文化基因。而体现在投资领域上,从免疫治疗、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细胞治疗、新型疫苗等行业中已经普遍受认可的技术领域,到核酸药物、神经介入、人工心脏、手术机器人、AI制药等在行业中还在探索前期的前沿领域,红杉中国的投资基本盘广且全、精且尖,守正出奇,布局稳健。

从早期向更早期:

离创业者更近一点


相较于其他机构而言,红杉中国在医疗投资领域的独特之处,是早期投资比例显著。鲜为外界所知的一个数据是,在所有的红杉医疗投资案例中,有超过60%是早期投资,即在企业成立的种子期或最先1-2轮融资中就发现企业的亮点并予以支持。在一批代表性项目如新产业生物、健帆生物、启明医疗、再鼎医药、燃石医学、腾盛博药、奕瑞科技、艾柯医疗、晶泰科技等公司中,红杉中国均为A轮即对公司进行投资。

“我们常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医疗投资究竟要往后走,还是往前走?红杉是一个覆盖全产业链及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机构,往后走就意味着离资本市场更近,往前走就意味着离创业者更近。人的本能会选择往后走,因为那里机会更明确,回报也更快。”周逵笑着说道:“我们基金规模虽然在逐渐增大,但我们一直觉得,我们还必须是一个早期的投资机构,创业者才是创造价值的核心来源,我们还是想离创业者更近一点,所以你可以看到,近些年我们的A轮和天使轮投资项目是在持续增加的。”
做早期投资,尤其是在专业壁垒如此之高的医疗行业,需要非常强的产业洞见,才敢于从早期切入。而且早期项目的创新识别要求更高,企业对投资机构多维度赋能的依赖度也更高。但红杉在早期项目投资中彰显的强大的专业能力和赋能实力,也成为企业迅速“变璞为玉”的助推器。
一直以来,红杉中国医疗投资团队在早期项目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精力分配,包括目前已经有专门的投资人来对早期项目进行挖掘或孵化。专注于早期投资的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其中一个关键的投资方向就是医疗投资,并已陆续投出星亢原、剂泰医药等更具科技前沿属性的医疗/医药明星公司。
同时,红杉中国显然也并不满足于在市场上去广泛扫描项目然后出击的常规做法,而是选择更“近”一步,将视角延伸至科研院所与各教授的实验室中。2021年11月,红杉中国正式启用了“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加速器”,这一加速器包含基因组学孵化器和脑科学孵化中心。“加速器的成立即旨在帮助和陪伴更多的早期智能医疗创新企业在中国成长,进一步推动中国医疗健康创新产业、创新生态的蓬勃发展。”周逵说。
但尽管在投资阶段上向早期倾斜,在投资逻辑上,红杉中国对于筛选企业的基本原则却非常明确。在周逵看来,第一点是企业要真正创造价值。这种价值可能是来自于个体用户或是用户群体,但卓越的事业成就源于更大的社会价值。第二点是企业需要具备创新性,可能是创新技术或是创新路径,这样才具备在商业上可持续发展和壮大的基础。“这是我们基本的投资逻辑。”

从赋能到温度:

做创业者的基础设施


“医疗领域有着比较长线的成长周期。在创业者最需要伙伴的时候出现,并一直陪着他们成长,这是我们最乐于做的事情。”在周逵看来,投资,尤其是早期投资,不仅是简单的资金补给,更多的是发展资源的提供。如何能够真正帮助到企业成长,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问题,可能才是投资机构对于企业最大的价值,也是投资机构自身的成功之道。
周逵透露,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红杉中国当前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员工在直接做投资相关业务,而三分之二的员工在做投后服务管理。从人才梯队设计及补给,到资本及资源助力、IT系统建设,乃至必要时候的品牌建设、运营管理帮扶,“所需即所想”,在投后管理板块,红杉为被投企业倾斜了大量投入,助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比如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体系的赋能。2021年6月,红杉中国领投国内最大的居家医疗照护服务机构福寿康,就很敏锐的感知到了福寿康所存在的信息化与数字化需求。
“一般来这些基本服务在IT系统和数字化方面往往存在很多可改进空间,福寿康是国内最大的居家养老公司,如果不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提质提效,一定不足以承担起照护千万老人这样的企业使命的。所以我们投进去第一件事就是帮企业明确数字化策略和帮企业找到满意的CTO,我们自己的IT赋能团队也定期帮助公司做信息化管理的改造。”
这实际上也是红杉中国近来提出的Sequoia Value+(红杉价值共创解决方案)的真实写照。“这是一站式、产品化、系统化的价值共创解决方案,是红杉中国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断优化而逐渐建立的有效、泛用的增值服务体系。”周逵总结道,这也是红杉中国一直所坚持的“赋能思维”。在“优质增值服务的加持下,投资机构不仅能有效提高基金的投资回报,也能加速组织自生的专业化成长、更是对一大批社会创新经济体的贡献,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价值的正向循环。”
这也是周逵在专访中始终传达出来的一个理念,他更愿意将投资机构在整个行业生态中的作用定义成为创新和创业者服务的一类基础设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机构不是稀缺元素,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以及壁垒深厚的专业能力才是。” 
两个小时的启发式对谈,我们透过周逵的现身说法,一窥红杉中国在医疗领域投资深耕多年沉淀出的原理不繁、应用不易的成功方略,也更看到作为头部资本机构,红杉一路走来所实践的社会责任与价值担当,及其推动行业进步所诠释的引领的力量、创造的希望。



推荐阅读




阅读,在限定人生中体验无限可能 | 红杉中国2022新春书单

红杉种子 | 为什么初创公司要做最小可行产品?

癌细胞如何变得更具侵略性?| 红杉爱科学

首个“中国籍”眼科基因治疗药物在美成功申报IND | 红杉医疗头条

早期企业招聘难?CEO应当理解这四条基本原则| 首席人才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